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金力永磁IPO:千万定金频频蒸发 上下游奇葩交易背后藏体外利益暗流?

上周,据路透社报告,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里程版电动车将开始使用含有稀土金属的钕铁硼永磁电动机,而此前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使用的都是不含稀土材料的交流感应电机。此消息一出,A股稀土金属板块为之一振,继锂、钴之后,钕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捧红的下一个金属元素。巧的是,近期更新预披露材料的金力永磁就是一家生产钕铁硼磁性材料的公司,今天,秋田君就带您去探个究竟。

金力永磁成立于2008年,主营产品是一种叫做钕铁硼的磁性材料。通过将稀土金属与辅助金属进行原料配比、高温烧结、机械加工、充磁等工序,金力永磁生产出高性能钕铁硼磁钢。基于大家初中物理学过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钢作为直流永磁电机的核心零部件,应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直驱发电机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汽车ABS、EPS系统电机、变频空调压缩机、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等电机。

金力永磁产品应用领域

金力永磁营收状况

2015年至2017年,金力永磁营业收入从8.34亿元增长至9.12亿元,年复合增速4.57%,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从7024万元增长至9697万元,年复合增速17.5%。

金力永磁产品收入结构

虽然公司的业绩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但是金力永磁的收入结构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15年,风力发电领域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73%,汽车、变频空调、节能电梯、机器人等领域的收入占比均不超过7%。然而,到2017年,风力发电领域的收入占比下滑至43%,收入绝对值也较2015年下降了31%,变频空调收入占比提升至23%,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提升至15.6%。这一趋势与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

自从2015年由风电电价补贴退坡引发的抢装潮之后,我国的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两年下滑,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5-2017年,国内新增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33GW、19.3GW、15.03GW。而我国“弃风”问题日益显著也为风电发展蒙上了一层阴霾。据统计,2016年我国“弃风”率高达17%,“弃风”电量达497亿千瓦时,超过三峡全年发电量的一半。

幸运的是,在风电遇阻的同时,公司赶上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期,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成为公司产品重要的应用领域。同时,公司有效拓展了变频空调领域客户,保障了业绩的平稳增长。

一将功成万骨枯,二股东撑起半边天

金力永磁成立不到10年,利润破亿,除了恰逢小金属撬动大时代的历史机遇之外,股东一定也是有过人之处。于是秋田君仔细研究了一下公司的股东背景,发现不少耐人寻味之处。

金力永磁股权结构

2008年,江西瑞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设立,而瑞德创投由蔡报贵、李忻农、胡志滨共同设立,目前,瑞德创投是金力永磁的控股股东,蔡报贵、李忻农、胡志滨共同为金力永磁的实际控制人,其中蔡报贵任董事长,李忻农、胡志滨任董事。

金力永磁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网络

除了金力永磁之外,三位实际控制人还控制着34家公司,业务范围广泛涉及电子设备、风力发电机组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贸易、新能源汽车电机、新能源汽车零配件、汽车租赁等领域,尽管其中新能源汽车零配件、风力发电机组件等业务与公司处于产业量上下游,不过招股说明书表示企业之间并无同业竞争。但是有一个现象却值得关注:金力永磁从财务指标上看,是一家盈利能力比较强的企业,公司2017年净资产8.1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0.97亿元,ROE为17%,企业过去5年平均ROE为16%,然而在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34家企业中,再没有一家有体面的经营状况。除了瑞德创投是金力永磁的控股股东以外,剩余33家公司中,2017年亏损企业22家,未开展经营企业5家,净利润在100万元以内的企业4家,仅有2家净利润300-800万元,ROE分别是5%和6%。也就是说,金力永磁的三位实际控制人虽然在金力永磁的创业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这种成功却无法在其控制的其他任何一家企业上得以复制,真可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不禁让人怀疑,金力永磁的成功是否另有原因,或者这个庞大的企业族群是不是为金力永磁代付了成本。实际上,这一点也反映在证监会的反馈意见中,“说明发行人实际控制人控制除发行人之外其他企业的目的,其他企业近一年一期经营情况主要为微利或亏损的原因,其他企业在客户、供应商方面与发行人是否存在重叠,其他企业与发行人客户或供应商是否存在资金往来、是否存在代发行人支付成本费用或其他利益输送情形”。

除了实际控制人信息量极大之外,公司的二股东也是不同凡响。2009年,金风科技在金力永磁成立半年后就成为其二股东,持股比例达到34%,之后该部分股份转让给金风科技的全资子公司金风投控。至招股说明书申报日,金风投控依然是金力永磁的二股东,持股比例16%。不仅如此,金风科技也是金力永磁最重要的客户。

金力永磁与金风科技之间的关联交易与“类关联交易”

2015-2017年,金力永磁不仅直接向金风科技及其关联方销售风力发电机用磁钢,还在金风科技“指定交易”的模式下将磁钢销售给中国中车附属企业、南京汽轮,之后再销售给金风科技。虽然后者并非直接意义上的关联交易,但是其最终客户是金风科技,且金力永磁是金风科技指定的磁钢供应商,因此受到金风科技的重大影响,而证监会反馈意见对于这两种销售方式也给予了特别关注。上述两种受到金风科技重大影响的销售方式之和,在公司2015-2017年期间分别为63.6%、59.51%、40.54%,虽然逐年呈下降趋势,但是一直是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尽管证监会反馈意见要求说明与金风科技相关交易的定价公允性,但是很遗憾,我们在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中也未能看到此类交易与其他客户交易的价格对比。不过,风电产品毛利率的横向对比可以揭示金力永磁与金风科技交易的公允性。2015-2017年,金力永磁产品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6.04%、25.71%、28.88%,其中风电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7.83%、23.62%、27.27%,均高于同期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金力永磁毛利率与同业公司对比

另一方面,从公司对客户的信用政策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特殊待遇”。金力永磁对于中国中车和新疆金风科技给予的账期都是90天,而对于其他主要客户给予的账期则是0-60天。

金力永磁对客户的信用政策

虽然与二股东金风科技直接的关联交易占比不大,但是要想说明不对金风科技形成重大依赖,金力永磁还是需要在发审会上费不少口舌。

千万定金频频蒸发,土豪任性or另有隐情

金力永磁是典型的加工制造型企业,从上游采购原材料,向下游销售成品,这一切本没什么稀奇,但是金力永磁与上下游的一些交易却颇为诡异。

2011年6月,金力永磁与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稀土矿业”)签署采购合同,约定向稀土矿业采购总价为14970万元的镝铁和钬铁合金,这对于2013年营业收入只有6亿元的金力永磁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金力永磁按照合同约定于2011年6月预付30%货款,即4491万元,并于2011年10月预付1310万元,预付货款总计5801万元。此后双方未执行该合同。对此,金力永磁将该笔预付款调整至其他应收款,除了按照合同金额的5%将违约金748.5万元记为预计负债外,余额全额计提坏账准备5052.5万元。用大白话说,就是金力永磁向稀土矿业支付了5801万元的货款之后,不准备购买了,而且认为是自己的错,对违约金计提了预计负债之后,剩下的钱也不要了。值得注意的是,彼时,稀土矿业恰好是金力永磁的股东。

这不可思议的交易持续了5年。直到2016年7月,金力永磁才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稀土矿业退还已支付的货款。2016年9月,金力永磁与稀土矿业达成庭外和解,双方按已付货款金额5801万元履行采购合同,双方不再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这与其说是和解,不如说是金力永磁对稀土矿业提供的一笔“5年期大额关联方无息借款”终于名正言顺地终结了。

与上下游的那些奇葩交易不仅于此。

2017年末,金力永磁预收款项第一名来自广西银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期末余额2192万元。2012年3月,金力永磁与广西银河签订《销售合同》,约定向广西银河销售磁钢25920万元,并于2012年4月和5月预收货款2592万元。2013年4月,金力永磁与广西银河签订《补充协议》,合同金额调整为20088万元,广西银河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提货301万元和99万元。此后,金力永磁与广西银河两次签署《补充协议》,分别将提货时间延长至2017年6月30日和2018年6月30日,但是广西银河至今未要求提货。

金力永磁2017年末预收款项

无独有偶,2011年7月14日,金力永磁与上海银萨签订合同总价款为7982.94万元的磁钢销售合同,上海银萨依照合同约定向金力永磁预付30%货款;双方于2014年1 0月17日签署《解除合同协议书》:上海银萨既不提货,也不要求金力永磁返还预付款。金力永磁无本获利2394万元。

对于这些不合常理的交易,金力永磁并没有给予更多的解释。秋田君只能说,或许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或许真的有一个挥金如土的土豪圈,几千万的利益都不值得争取。但是,是否还存在着一种可能,对于金力永磁而言不可思议的交易在体外找到了平衡,毕竟,正如上文所介绍的,金力永磁的实际控制人在上市公司体外还构建了一个庞大却不盈利的企业网络。